路徑:埔里—投71—麒麟國小—卓社隧道—武界—思源吊橋—
栗栖溪引水道—新武界隧道—武界壩水庫—萬豐隧道—曲冰部落—
投83—曲冰遺址—松林部落—親愛部落—霧社—台14線—埔里,
共80.8公里。
從埔里往霧社有兩條路,一般人都是走台14線,另一條路線則是走投71縣道經武界ˋ曲冰,
投71因路況很差很少人會開車走這條路,少了人為破壞反而讓武界法治村保留原始的風味.
現在這條路已經全面舖設柏油路面,路況比以前好太多了,週末臨時約小楊一起來探路.
早上6點把車子停在埔里18度c巧克力工房附近,再騎車到埔里市區吃早點,
埔里街上東轉西轉到處都在賣三明治就是找不到傳統中式早點,
最後隨便找一家家庭式的早餐店,口味差強人意.
位在投71縣道旁的靈巖山寺為國內佛教淨土宗的最大道場.
麒麟國小因為九二一地震,校舍嚴重震毀,幾乎全毀重建。
於校長的專長是美術,將校園藝術化,連樹木的生長都考慮美學的構圖。
離開麒麟國小後開始爬坡,到最高點卓社隧道為止約6.3公里,海拔從517公尺上升到1005公尺,
平均坡度為7.7%,其中從指標6公里處開始坡度變陡,平均坡度達到10%.
早上天氣還不錯,可以遠眺埔里市區,連靈嚴山寺也看得一清二楚.
不知不覺中來到卓社隧道入口,位置在投71大約10公里處.
卓社隧道旁小水溝水質清澈冰涼,踩在水中無比暢快,
小楊穿布鞋只能站在路邊眼睜睜的看我享受.
卓社隧道因為台電為了新武界引水道工程而開通的,總長約1公里,
隧道位開通前必須翻山越嶺多走上10公里路,
卓社隧道開通後造福武界的居民,也使得武界更得更親近些。
卓社隧道出口.
舊山路出口在卓社隧道出口旁邊交會,因隧道開通後這條山路使用率降低,路旁雜草叢生,
地上還遺留四輪傳動車的輪胎痕跡.
從卓社隧道出口往武界的路是長緩下坡路,
四天前泰莉颱風帶來的雨水讓這條路沿途形成許多小瀑布.
在陽光的照射下瀑布下方形成一道彩虹.
從半山腰往下看,武界法治村宛如世外桃源般,實在美極了.
我們再半山腰一邊欣賞風景,一邊計畫著等一下路要怎麼走.
供應日月潭水源的栗栖溪引水道在武界法制村的右邊角落,從半山腰看得一清二楚.
沿途像這種小瀑布至少超過5個.
到目前為止最差的路況在這裡,前面轉個彎就到武界法治村了.
我的前輪應該是在這裡被碎玻璃刺破的.
在武界法治村前方牌樓照張相.
照完相準備離開時發現我的前輪變成這付模樣,心中吶喊著:怎麼又是我,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大概算一下連同這一次爆胎今年已經是第5次了.
找到貫穿外胎的異物了.
兇手原來是碎玻璃.
武界(布農語:Vogai),海拔720~740公尺,
是台灣布農族一處部落,位於南投縣仁愛鄉法治村.
關於武界的名由都是依據族人流傳下來的說法,實際上已難以考究,
比較可信的說法有二:此地昔日是泰雅族與布農族為爭奪獵域,經常發生交戰,
最後兩族經協調,決定獵域範圍,其界線正位在武界現址而得名;
另一說法是源自布農語「Bogai」發音,其意指翻越某物,
比如翻過一座山或越過一條界線,如今寫作「Vogai」.
武界法治村到處充滿濃濃的原住民風味,連圍牆都有可愛的圖騰.
左轉往法治村.
在淳樸的法治村找不到餐廳,僅有的就是傳統柑仔店,我們買兩瓶礦泉水一大一小費用才40元.
天真無邪的小朋友在街上跑來跑去.
法治村裡面唯一的一家民宿.
武界吊橋在法治國小附近,外觀重新翻修過.
碑文道出吊橋的翻修過程.
吊橋下方河水湍急,看來今天無法到河床溯溪了.
過武界吊橋後直行來到T字路口,左轉往思源吊橋.
左轉投71的終點是台電的大門口,不開放遊客進入,門口附近也不開放停車.
我們回到前面一點的岔路口,沿著圍牆邊的小徑走.
小徑旁的水溝水質混濁, 源頭來自武界壩,讓武界居民灌溉用.
思源吊橋就在小徑的終點,有點隱密.
思源吊橋旁有座利用虹吸原理的水管,將對面武界壩的水引到小徑旁的水溝中,供灌溉之用.
思源吊橋有一小段橋面稍微傾斜,騎車時沒感覺橋面搖晃,停下來拍照時才感到搖得厲害,
看著橋下湍急的水流搭配搖晃的橋面直教人腳底發麻.
吊橋左下方出水孔稱之為排沙孔,因為濁水溪的含沙量很大,為了延長壩的使用壽命,
武界壩在施工時,特別在壩堤的左邊,設有3個排沙口,
每當大雨來臨或颱風,都會把閘門打開,水就會夾雜著泥沙一起往下流,
減少在壩裡的泥沙淤積。
這張圖能讓大家更了解武界壩.
從思源橋往山上走銜接親豐產業道路.
武界對外交通有兩條主要的路,其中一條是北邊武界壩邊的親豐產業道路,
可以通到萬豐村,再接公路出霧社。
這條古道寬約 一公尺 ,僅能步行,原住民也會用高超的技術騎野狼125,
但921地震之後,目前只能通行到一半,需下濁水溪河床,再接回原路通行。
從思源橋橋頭上到壩頂有2段陡坡,第一段約70公尺最陡,左側路面特地坎入鐵條防止車輛打滑.
我和小楊試了很多次都無法騎上去,
如果把齒輪比放在最輕鬆時前輪易翹孤輪.
把齒輪比放在稍重的位置然後用抽車方式則後輪會打滑.
事了很多次都失敗之後決定放棄挑戰.
我估計它的坡度肯定超過40%.
想要挑戰它記得挑好天氣路面沒長青胎,還要挑選抓地力好的輪胎.
這時剛好有部機車從吊橋方向過來,他笑笑看著我們,隨即展示如何將機車平穩地騎上去.
敢騎機車上這樣的陡坡還是需要具備經驗及膽識.
左轉往曲冰,直走往日月潭引水道.
往日月潭引水道的路上在半途中可以下到濁水溪河床,
冬季濁水溪水量少的時候就是從這裡開始沿著溪底往濁水溪下游騎腳踏車,應該很過癮.
在引水道旁吃著我從家裡帶來的粽子,今天剛好是端午節,拜拜的事就交給老婆處理了.
離開日月潭引水到之後續往曲冰部落前進.
沒多久在新武界隧道前又發現一道瀑布,水量比之前發現的都還要大.
新武界隧道口旁邊掉下許多巨石,此地不宜久留.
走出新武界隧道的出口,馬上映入眼簾的就是武界水壩.
武界壩位於萬豐到武界間,濁水溪河床最窄的地方,
日人利用天然的峭壁,建了武界壩,攔截濁水溪上游的水,將水引進武界引水道。
武界壩壩高57.6公尺,壩長90.91公尺,設有6座閘門以供洩洪及排沙作用。
武界壩初建好時,聽說萬豐到武界壩一帶還能行船,
但經過七十年的使用,泥砂已經積到離壩頂一百多公尺的地方了。
萬豐隧道離新武界隧道不遠,這是一座很新穎的隧道,規格宛如縮小版的雪山隧道.
往曲冰部落途中部份道路坍方.
往下看感覺路基快要被掏空了,隨時會有崩塌的危險.
還是加速離開以策安全.
右側山壁也好不到哪裡去,我認為根本解決之道就是再挖一條隧道.
從橋梁欄杆堆滿砂石來研判,颱風當天的溪水肯定淹過橋樑的鐵欄杆.
這座橋的右邊護欄也是被土石流沖得體無完膚.
中午時間,我們來到了布農族的舊部落- 萬豐村曲冰部落,這裡也是處處都充滿原住民的風味,
從投83進到部落有3條長條型的道路,我們走其中的兩條,從路頭走到路尾,就是找不到餐廳.
萬豐村的路口有座萬豐村的位置圖,乍看之下有如人頭怪獸在地上爬行.
位置圖的旁邊還有候車亭,中午時刻睡在冰冰涼涼的石板床應該也不錯.
離開曲冰部落不久,遠遠就看到一座吊橋橫跨在濁水溪上,
雖然它離馬路還有一段距離,基於好奇心還是要走看看它通往哪個部落.
梅園吊橋的橋面保養得不錯,比思源吊橋好多了,騎在上面感覺比較不會那麼可怕.
走過吊橋後發現很多條碎石路,這些路都沒有路標,道路兩旁雜草長得比人還要高,
實在搞不懂在這荒涼的山裡面蓋這座吊橋的用意何在?
在無法預知路會通往何處的情況下我們馬上回頭往曲冰遺址邁進.
曲冰遺址是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教授陳仲玉先生,
於民國六十九年十月參加中央公僕楓葉健行隊時,
無意間在萬大山河谷裡,發現了許多史前石器。
在民國七十年九月正式展開挖掘工作,歷經五個月的挖掘作業,
共出土的石器計有:陶片萬餘件、石簇十餘對、石斧千餘支、還有多具朝向同一方向的石棺,
為一座完善的小型部落,堪稱為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板岩遺址,
是一處極富研究價值的聚落遺址。
曲冰遺址是台灣最大規模的高山史前遺址,已列為三級古蹟,
但是坦白說,若不是特別注意,有誰會留意到看起來都一樣的路旁雜草堆中,
會有一處是三級古蹟「曲冰遺址」的所在地呢?
雖然遺址四周架起了鐵絲網,防止遊客在未經同意下進入,
但鐵絲網阻擋不了的還有風吹、日晒、雨淋...... 目前幾已形同廢墟。
往松林部落途中路邊赫然發現有一重大工程,從外觀來看好像在蓋大飯店,但又找不到窗戶,
也不像在挖隧道,小楊還刻意繞回去觀察,最終還是沒有結論.
另一邊濁水溪河床邊正在興建台電變電所,莫非剛剛經過的重大工程和台電變電所有關.
松林部落前方數百公尺處道路坍方,聽說前兩天這裡還不通呢.
看起來今天我們還蠻幸運.
滿地的泥濘,搞得腳踏車髒兮兮.
這裡是松林部落,這個部落位於濁水溪上游旁,聽說這裡產的香糯米可是鼎鼎有名啊,
因產量稀少、收成不易,所以價錢非常昂貴。
這邊家家戶戶屋頂都裝小耳朵,小耳朵上有行政院的的logo,我們猜測應該有獲得行政院的補助.
往霧社途中會先經過松林部落ˋ親愛部落,
如果不想爬山路,在松林部落入口處順著河道旁新建的公路走即可.
從武界到親愛部落沿途順著濁水溪往上走,濁水溪壯闊的地形和美麗的風光在在引人側目,
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少了樹林等高大遮蔽物,在大太陽的曝曬下水分的補給甚為重要.
我們在親愛補給站雜貨店買兩瓶礦泉水ˋ兩瓶罐裝冰豆漿,才花60元,真的很便宜.
休息時我問老闆有關小孩的教育問題,那就是沿路只有國民小學,沒有任何一所國民中學,
小孩子國小畢業後要去哪裡繼續升學?
原來住武界的小孩到埔里讀國中,
曲冰ˋ松林部落ˋ親愛部落的學童必須到霧社讀國中,都有公車可以搭乘,
原來這裡的小孩讀書還真不方便阿.
親愛國小位在親愛社區旁,往右走也是萬大林道的起點.
親愛部落對面濁水溪旁的山壁大面積崩塌,看得令人怵目驚心.
終於來到通往奧萬大與霧社的岔路口,
由於奧萬大森林遊樂區是知名風景區,我有點擔心等一下往霧社的方向會車多.
我年紀一大把到現在竟然連奧萬大森林遊樂區都沒去過,
今天時間不夠,就把它當作一項未破的紀錄吧.
往霧社沿途風光明媚,隨時可以俯瞰山谷中的台電宿舍和紅色拱橋,
小楊一直想要找它的入口,代價就是必須再往回走,我也有點贊同但也沒立即行動,
就這樣兩人三心二意邊走邊回頭望,眼睜睜看著它離我們越來越遠,最後終於死了這條心不再看它了.
回到家我用google 地圖尋找它的入口,原來是在台電的網球場旁邊,
想要進入必須停車登記呢,
我想一般遊客可能無法放行,還好當時沒有浪費時間和精力去找入口.
看過台電水力發電廠和台電宿舍後,美麗的萬大水庫終於映入眼簾,路也變得比較平坦.
萬大水庫又名碧湖,碧湖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因湖水碧綠故改名為碧湖.
第二種說法是經蔣公命名,而改名為碧湖。
碧湖是日月潭完工後才興建的水庫,據台電的工作人員表示,
現在若日月潭需要水源,碧湖會進行調節性的排水,
讓水流到武界壩,經引水道流到日月潭。
也許颱風過後天氣還不穩定,往霧社途中車輛非常少,我們騎得很愜意,
美中不足的地方是離霧社1.5公里處開始下起雨來.
回到霧社立刻下滑到埔里,雨勢也越來越大,雨水打得眼睛幾乎張不開,小楊還因此停下來兩三次.
我建議下一次記得帶蛙鏡.騎腳踏車戴蛙鏡會不會很可笑?
也因為雨水的沖刷,讓我們的腳踏車看起來乾淨多了.
小楊第一次來18度c巧克力工房,對於這麼多人排隊感到好奇,
但對於喝免費的咖啡和我一樣沒興趣.
回到終點將腳踏車放到車上,換上乾淨的衣服,緊接著就是吃頓粗飽.
原本我計畫到育英街13號網路推薦的美食"亞標牛肉麵"吃晚餐,無奈今天沒有營業.
幸好在尋找過程中找到另一家刀削麵店,標榜山西美食,位在民生路32號.
剛到店門口發現裡面連一位客人也沒有,心中在猶豫是否要進去消費.
最後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進來用餐,我們不約而同點刀削牛肉麵,外加四樣小菜.
試吃的結果很滿意,麵條Q,牛肉燉得軟爛,湯頭甘甜,兩人都吃得盤底朝天.
吃飽走出店外,發現玻璃上張貼"加麵不加價",早知道有這項福利肯定不會放過的.
接著到埔里酒廠,每人來一支蒜味香腸,
回程我順便買一打特價中"舞蝶梅酒",每瓶120元,買10送二剛好一打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