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水里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投131
→車埕→金龍山→台21線
→魚池鄉三育基督教學院→桃米社區→投68→草湳溼地→投147
→龍南道路→921地震源爆點→堰塞湖→投147南港村→投131右轉
→吉仙宮→車埕→水里肉圓
最近網路上流傳"拍雲海上金龍山,不用到阿里山",一語道出金龍山雲海之美,
想看雲海除了要有充足的水氣,還要有好的配合條件,
最近梅雨期一連下了許多天的雨,剛好這星期六開始好轉,
按照我的經驗,只要水氣還沒完全消散,看到雲海的機率非常高,
當然今天的探路也不完全只想去金龍山碰運氣,
主要是5/19~20中區集集~大甲瘋400k剛好經過金龍山步道的入口,
藉著探路順便去爬金龍山看雲海了.
原先路徑規畫是開車到濁水火車站(因瘋400k經過集集到濁水火車站折返),
從濁水火車站開始騎,經集集~水里,開車的時候想到今天除了爬金龍山之外,還要爬九份二山,
爲了把重點擺在這兩座山以及集集已經騎過許多趟了,沒有新鮮感,臨時決定把車子停在水里,
這樣子可以少掉來回共40公里,
早餐還是選在上次和小楊騎集集大山時,在集集的包子店用餐,
老闆問我今天要騎到哪裡,我告訴他金龍山,他也說風景很漂亮,
也貼心的告訴我最近檳榔進入採收期,採收檳榔的車子 普遍都開得很快,必須注意安全.
開車往水里的途中遇到許多成群的野狗,不知道牠們是否具有攻擊性,
改天騎車經過這裡時必須特別小心.
我把車子停在水里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停車場.
遙望遠處的山頭還籠罩在雲海之中,看來今天在金龍山很有機會看到雲海了.
水里往車埕的自行車專用道.
往車埕火車站會經過一段用石塊拼裝的路面,很搞笑地取名為破蛋坡,
剛看到這個名稱時感覺有點誇張,但騎登山車行走時的確很巔,如果馬鞍帶裡面放生雞蛋肯定會破.
時間還很早,車埕火車站周邊遊客不多,有著靜諡之美.
離開車埕火車站續走投131縣道往魚池鄉前進.
車埕休閒農業區位在投131縣道27.5公里隧道出口旁,從這裡也可以通往集集大山.
前方岔路左轉可通往北山坑,屬投147縣道,今天回程走147縣道.
左轉投64縣道往蓮華池,最後會銜接桃米社區.
右轉往孔明廟,不知這裡的孔明廟是否指位在魚池鄉的孔明廟,我總感覺方向怪怪的.
金龍山登山步道入口在131縣道16.5公里處,阿正師山林餐館的旁邊,入口處闢有停車場.
登山步道在停車場後方,山路蜿蜒而上,沿途可見人造肖楠林、梅樹與夾道盛開吉野櫻,
百餘公頃鄉有公共造產針葉林地,散發出淡淡芬多精,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早起的車友已經從山上下來了.
這裡有一座鐵門,我問在山上工作的農夫什麼情況下鐵門會關閉不對外開放,
得到的答案是:山上檳榔採收時鐵門會關起來.
原來這裡土地是林道班所擁有,在山上種植大片檳榔樹.
快到山頂之前建有三座觀景涼亭,最高處為金龍山一亭,視野也最好.上圖是金龍三亭.
因為太晚抵達,低海拔的雲海都已經消散了,不過視野還是挺不錯.
金龍三亭的對面建有階梯步道,可直通金龍二亭.
開車也可以到達金龍二亭,只不過路面比較差.
金龍二亭.
金龍二亭的對面同樣地設有階梯步道,順著階梯步道往上爬可到達最高點"金龍一亭".
從金龍二亭往下俯瞰.
金龍二亭因左邊的大樹阻擋視野比較窄.
往金龍一亭最後一段路是水泥路面,坡度相當陡.
山上種植許多檳榔樹,採收期已經過了.
快到金龍一亭的路邊有一棵樹開滿像小喇叭的紅色小花.周邊地上紅花掉滿地.
在金龍一亭邊欣賞風景邊享用饅頭.
金龍一亭的視野.
這裡海拔895公尺,步道入口海拔637公尺,從停車場到金龍一亭約2.5公里,
高低落差258公尺,換算平均坡度10%,還算好走.
就在我準備離開時有一對夫妻步行上來,我幫他們拍照也請他幫我拍照.
離開金龍山回到131縣道續往魚池的方向走接台21線,就在即將進入魚池市區前方左邊T字路口左轉,
可到校園綠草如茵ˋ花木扶疏的"三育基督學院"參觀,今天適逢安息日,暫停開放.
雖然無法進入校區,守衛還是通融讓我在門口附近參觀.
校園一偶.
離開魚池鄉後下一個目標是桃米社區,路邊賣蜂蜜的業者張貼許多告示看板,我感覺這張最順眼.
沒多久來到桃米社區,路邊大型看板除了標示桃米社區周邊景點外,
地圖的兩邊列出許多民宿ˋ餐廳的電話,方便遊客查詢.
桃米社區位在台21線靠近國立暨南大學附近,
社區裡面比較有名的景點有紙教堂ˋ親水公園ˋ草湳溼地等.
親水公園.
紙教堂.
左邊是投64往蓮華池,今天計畫走右邊投68到北山坑銜接147縣道.
草湳溼地海拔606公尺,剛好位在投68縣道的最高點.
濕地上方架設遊樂設施,這些來自台北的遊客玩得不亦樂乎.
旅遊團的解說員卻在旁邊用單眼相機拍地上的昆蟲.
鐘靈國小位在投68縣道上, 學生大約20人,屬於小而美的一所小學.
玉門關位於南投國姓,為種瓜溪溪谷中的一處小峽谷,此處有洶湧的激流,
清澈的水潭及幽靜的山林,兩岸灰白的岩塊,夾岸錯落而立,渾然天成,
豐實而秀麗,在雄偉中帶有溫潤之美,充份呈現出溪岩淋漓盡致之美,
朋友團體出遊、休憩的好去處。玉門關四季特色分明,
春天是生態旅遊的好時機,百花齊開,萬物復甦,從獨角仙、
蝴蝶等昆蟲佈滿山谷,佔全省總類70%的青蛙更是四處可見.
投68縣道從0km到玉門關這一段路沿途的電線桿都被漆成紫色,手法類似薰衣草森林,
讓我不禁懷疑玉門關是否又是薰衣草森林的相關企業.
國道6號的高架道路從頭頂通過.
投68與投147交叉路口.
投68起點.
離開投68後左轉續往147南下,守興映入眼簾的就是養鹿場.
投147縣道沿途有許多養鹿場,就以這家養鹿場名稱最有創意.
投147約2.6公里處右轉往九份二山,
從這裡海拔約370公尺往九份二山到堰塞湖,海拔最高為892公尺.
像這種陡峭的法夾彎至少有4個.
不但髮夾彎陡,連爬坡路也是一樣陡,好像在騎武嶺.
從147縣道岔路口右轉到"九份二山國家地震紀念地"共3.3公里,海拔從370公尺爬升到730公尺,
平均坡度11%.
傾斜屋的原始入口,現在拉起黃線,希望遊客從另一端進入.
民國88年的9月21日凌晨1點47分,發生台灣百年來最大的地震,
對中台灣造成極大傷亡,當人們逐漸撫平悲傷的情緒後,
各單位也開始著手為歷史留下見證,教育民眾有關地震的各類知識。
九份二山原爆點為地質學家觀察的重點,
尤其位於國姓鄉九份二山下的一間「磁場屋」最為人嘖嘖稱奇。
這座磁場屋是一間鋼筋混泥土平房建築,地震後除了牆上有幾條裂痕,
用肉眼實在看不出和地震前有何差別,但進到房裡,人會覺得老是站不直,
總是會往同一邊斜,頭還會暈暈的。
這種現象至今尚未經過專家鑑定。
一種說法是,其實房子傾斜了,只是角度不夠大,用肉眼看不出來,
但身體的平衡感比較敏銳,可以明確感覺出來。
但問題是,如果磁場屋傾斜的角度不夠大,為何人站上去後傾斜的角度,
反而能讓人觀察出屋正人斜呢?另外有一種較神奇的說法是,
大地震造成九份二山爆裂,影響了當地的磁場,進到屋子的人,
磁場都會受到影響,所以身體才都會往同一個方向斜。
不管說法如何,進屋後就是站不直.
九份二山傾斜屋在921地震後成為一個遊覽景點,看到該棟屹立不倒的傾斜屋,
大部分的人都覺得蠻新奇有趣,入內參觀是個蠻特別的體驗,
但是對於屋主來說,該棟傾斜屋是個感傷、無奈的「標誌」,
提醒著他們過往的難過回憶。
屋主朱太太表示,這棟房子是在民國77年年底落成,
建造這棟房子時所借貸的款項還未還清,就遭遇921地震將房子震倒,
而當初政府所發放的房屋補助金幾乎全部都拿去繳還貸款,
無能力再重蓋或購買房子,地震後他們一家人就居住在貨櫃屋,
現在則住在南港村.
現在,朱太太在傾斜屋前小攤子販售客家福菜、生薑、花生、蜜餞……等小吃,
靠微薄收入維持生計.
這是我的中餐,向朱太太買2顆茶葉蛋ˋ一盒芋頭冰淇淋ˋ4根香蕉ˋ一瓶礦泉水,
離開前再花100元買"黑金剛花生",她強調是用炭火下去烘烤的,帶回家給老婆吃.
我注意到這裡的最大用電就是兩台冰箱,一個月用電就要兩三千元,最近電費又要漲價,
擺攤幾乎賺不到什麼錢,而政府無法苦民所苦,也讓她對馬政府非常失望.
九份二山周邊景點地圖.
往921地震原爆點邁進,腳踏車必須扛著走.
我站在原爆點的中心點.
往左看,地殼隆起看得一清二楚,
遠處則是921源爆點觀景台,站在觀景台可以把原爆點看得更清楚.
往右到原爆點觀景台,到觀景台後還是得溜下來繼續往左邊的堰塞湖前進.
往原爆點觀景台是一段陡坡路,沿途兩側處處可見因地震隆起的土堆,狀甚駭人.
氣爆點是當時地震的震央所在,一眼望去盡是巨大的土黃色岩石和斷崖峭壁。
位於前方隆起岩坡上的紅色屋頂廢棄鐵皮屋,原在觀景台後方,
地震發生的那一夜,整棟鐵皮屋滑動了約200公尺遠。由此可見地震當時的威力。
在原爆點觀景台的遊客明顯比傾斜屋多,而且來自北部,他們看到我騎著單車爬上來感覺不可思議,
其實這種坡度對騎登山車來說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克服的.
往堰塞湖途中道路兩旁不知名的樹木開滿美麗紅色花朵.
來到這個岔路口一度讓我猶豫了數秒鐘,因為我的最終目標是回到147縣道,
但從路標來看無法判斷哪一條路會回到147縣道,
往右到中寮南投,往左到7號觀景台,眼看堰塞湖就在左下方,只好硬著頭皮往下溜了.
從7號觀景台可看到左側大片崩落傾斜的山壁和下方的堰塞湖,
這時候心裡七上八下,到底是要繼續往下走呢還是往回走?
想要找個人來問卻等不到半個人影,頭已經洗下去了,最壞的打算就是再爬上來而已.
來到山下的堰塞湖,湖的面積雖然不大,但山明水秀,旁邊還建有停車場和廁所,
遊客開車可以直達湖畔,再下車沿步道健行,
一邊遊賞堰塞湖水天一色、野鳥成群高飛或戲水,一邊流流汗練腳力.
還好在堰塞湖畔遇到當地開廂型車載北部遊客(又是北部遊客)的司機,
我問他怎麼回到147縣道,他說順著山路再往下走經過南港村就可回到147縣道.
至於在山上另一個往中寮南投的路是無法回到147縣道,阿米佗佛還好我走對了.
離開堰塞湖回到馬路上,仔細看右邊的路標,往下果然通往南港村,這下子不會迷路了.
回到147縣道繼續南下.
147縣道路面不寬,從南港村開始一直都是緩坡向上,最高點在國姓鄉和水里鄉交界處,
大約位在147縣道10.5公里處,海拔為690公尺,在最高點設有涼亭可供遊客休息.
投147縣道10.5公里,從這裡開始下坡.
147縣道的終點,總長14.3公里,將銜接131縣道,右轉往水里,左轉往魚池鄉.
147線道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沿路有許多養鹿場,難怪這裡取名為鹿寮坑.
石觀吊橋位在台131線的景觀道路上,是一座連接台131線和吉仙宮的吊橋,
從水里方向過來,經過車埕、明潭及明湖水庫等風景名勝後,
繼續前行約十餘分鐘即可到達。
石觀音吊橋的造型相當特殊,兩端是由石頭砌成的高聳石柱,
橋身則是以鋼鐵與懸吊鋼索所組成,
站在橋上可眺望綠意山巒,往下可俯瞰潺潺流水,風景秀麗宜人。
橋下可烤肉、野餐、戲水,
聽說這裡是在地人私房的烤肉勝地,一進入夏天,週末這裡就會瀰漫著烤肉香,
管它日頭赤炎炎,擋不了大家戲水的衝勁,別說停車坪被車子佔滿了,
就連道路兩旁都一路蔓延著車陣,拎著冰筒、卡氏爐、還有各式各樣的戲水裝備,
扶老攜幼倒陣來烤肉嚕.
石觀音吊橋的由來.
吉仙宮內的石觀音泉史蹟源自民國前二年,
當時有一批腦丁(製造樟腦的技術人員)入山工作,
僱有兩名擔運糧食、日用品補給人員, 約半個月便需步行經過此地。
某日兩人將以隨身攜帶便當充饑後,一人突然腹痛暈倒,
經同伴掬取岩石間清泉服用後痊癒,
此後腦丁們出入此地便飲用山泉,多日後竟身體強壯、健步如飛。
石觀音泉可治肚痛、飲用後身強體壯消息一傳十、十傳百,
鄰近鄉鎮居民長不辭千里前往取水,
民國十幾年日人興建大觀發電廠期間,當地發生疑似瘧疾的傳染疾病,
一民眾夢中得到觀音佛母顯聖,
指示他取該岩洞泉水混合山草藥、走馬苔、紅刺檔煎蒸服用,果真治好傳染病。
石觀音泉可以治病以及石觀音顯靈解除傳染病災難等傳說傳出後,
石觀音佛祖成了附近居民的守護神,而甘美的山泉水也成為各地信眾的最愛,
數十年來,這一泉水不斷的石洞仍然湧泉不斷,數年前寺廟重建完工,
石洞所在地變成地下室,不過廟方仍保有其原貌,並在取水處置放杓子供民眾取水。
這塊石頭也有一段感人的典故,現在安置在吉仙宮廟前廣場右邊角落.
明潭水庫,跨過欄杆有階梯可往下走到湖畔,湖畔邊許多人拿著釣竿在釣魚呢.
回到車埕,街頭藝人在貯木池旁演奏吉他.
車埕火車站.
回到水里,肚子正餓,第一首選當然是"水里肉圓".而"董家肉圓"是到水里必吃的人氣美食,
水里的董家肉員有三家,是三兄弟開的,據說口味都差不多.
以前和小楊騎單車經過水里時已經吃過位在民族街118號由二哥所賣的肉圓.
今天要嘗一嘗三哥所賣的肉圓,他已經搬到民生路299號.
營業時間從下午2點20分開始,500顆賣玩就沒有了,想要品嘗就要把握時間.
水里董家肉圓有一項自稱為獨步全台的"董式吃法":
先吃Q彈可破的外皮→留下肉餡及醬料→沖入熱騰騰的大骨清湯→
盡情享受第二波肉香和著大骨清湯在口中四處流竄的甜美滋味.
其實這種吃法對店家來說也有兩項好處:
一來減少洗碗的量,二來碗裡的醬料混合高湯喝下,碗更容易清洗.
今天可能肚子比較餓,感覺肉圓特別好吃,吃完兩顆還意猶未盡,為顧及形象沒有再點第三顆肉圓.
水里肉圓的資訊:
【水里董家肉圓】
二哥地址:南投縣水里鄉民族街118號
電話:049-2771157
營業時間:2:10
三哥地址:南投縣水里鄉民生路299號
電話:049-2773030
營業時間:2:20
四弟地址:南投縣水里鄉民族街205號
電話:049-2770355
營業時間: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