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年初三,天氣不錯,適合外出,
該去哪裡呢?啊!有了,
上次參加大肚星光幫西螺風情逍遙遊時小籠包沒有吃到爽,
對西螺延平老街也有不錯的印象,乾脆今天再去造訪,
小孩昨晚電動打很晚,叫不起床,
在王田交流道閘道入口車輛大排長龍,但高速公路上行車卻很正常,
原來時儀控管制的關係,綠燈只有十秒.
而紅燈達三十五秒,難怪高速公路上能保持順暢.
我注意到所有閘道入口的儀控管制時間都一樣.
南下除了在彰化交流道附近有點塞之外,大致上一路順暢.
下午1點來到西螺延平路與中興路口的"東城北方麵食館",麵館裡面客滿,必須排隊等候.
麵館的營業時間.
今天主要目的是品嘗西螺老街各式美食,不能在這裡就吃撐.
因此今天只點一籠小籠包ˋ一個牛肉餡餅和一碗酸辣湯兩人朋分享用.
上次是騎腳踏車來這裡用餐,可能是肚子餓的關係特別好吃.
吃飽了總要促進消化才能迎接下一道美食,因此逛老街是最佳選擇.
來到西螺,最主要的觀光景點是這條 「延平路老街」,這裡是西螺最早期的商業區,
目前仍遺留下不少保存完善的建築物,處處彰顯出歲月的滄桑和時光的蹤影,
這裡沒有大都市的豪華喧鬧,全是台灣小鎮的風味情調。
這條改建於一九三五年中部大地震後的西螺老街,
大量使用了二、三十年代流行的裝飾派建築手法,並融合了部分傳統建築的裝飾細節,
其建築大部份為現代主義的簡約線條型式,少數為洋和漢混合之裝飾風格,
大多有陽台,門窗為幾何圖形窗櫺,外觀清麗典雅,富有濃厚的藝術氣息。
老街屋立面最上面正中是山牆,常有姓氏店號及花鳥藻獸等雕飾圖案,
是最精彩的建築工藝,讓整體構造頗有氣勢,由其精緻度就可看出屋主的經濟規模。
西螺老街上最搶眼的是這間「金玉成商會」,因是同一家族所擁有,
所以外觀三間共同設計一個立面,左方突出的鐘樓為西螺街屋建築的重要地標。
這座鐘樓不知伴隨著西螺人走過多少歲月,但後來還是因不堪老邁而停止運轉,
直到千禧年跨年前才又修復,當年的重新啟動儀式,可是西螺老街跨年晚會的重頭戲,
隨著人們倒數計時的吶喊,老鐘也開始重新邁開步伐,陪著西螺鄉親一起走入二十一世紀。
「金玉成商會」因經營鐘錶及金飾買賣,故將時鐘應用於建築體上,除具有廣告效果,
也因造型特殊,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老街屋選美時曾奪得第一名美譽,
並成為西螺老街之代表符號。
螺情懷舊滷味位在「金玉成商會」隔壁,也是周杰倫自製電影"天台"的拍片現場.
是西螺年代最久的公有市場,曾是雲林縣南北雜貨交易的重要巿集,
但在西螺大橋通車後,西螺的經濟生活圈慢慢西移,以東市場為首的西螺街,商機逐漸流失,
東市場日漸式微,終致攤商一空,形同廢墟。
為了再創老街風華,二○○九年東市場再度修復完成,
加入陸續進駐的文創工藝與街頭藝人等形成文創市集,東市場已再次繁榮興盛。
東巿場目前規劃除了保留原牆面見證歷史價值的地位,
廣場空間也規劃為民眾休憩、小型戶外展演的文化場所,
販賣區則是西螺地區特產的文化新市集.
在這裡連這種老收音機也找得到.
釀製醬油在西螺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了,水質、溫度和溼度是醬油釀造的重要條件,
而西螺在這三方面都得天獨厚,再加上獨特的傳統釀造方法,
便成就了今日台灣的「醬油王國」一西螺醬油.
過年期間西螺福興宮週邊有廟會活動,攤販人潮聚集,異常熱鬧.
這間位於西螺老街上的「福興宮」,俗稱舊街媽祖廟,創建於清雍正元年,
現在的廟堂是重新整建,幾年前完工的,屬於三樓式殿宇。
中部地區熱鬧的廟宇活動大甲媽祖遶境,途中最大的休息站即為西螺福興宮,
每年此時,鎮內湧進萬人信徒、陣頭,比農曆過年還熱鬧,成為西螺鎮內一大盛事。
今天在福興宮廣場右邊舉辦樂透摸彩活動,100元有兩次摸彩機會,老婆趁我上廁所的空檔試試手氣,
結果只獲得兩個紀念獎,抱回兩組給小朋友玩的玩具.
我看了看說這種玩具我們家小孩可能沒興趣,不如送給別人.
剛好老婆身旁有位媽媽帶兩個小朋友,老婆送給其中一位小朋友,另一位竟哭喊著她也要,令老婆超尷尬.
這時站在老婆身旁另一位老婦見狀人竟說送給她並主動拿走老婆手上另一個玩具,
我們都還沒反應過來兩個玩具通通跑道別人手上了,連拍照的機會都沒有.
福興宮對面有許多攤販,這個攤位賣四色脆皮臭豆腐,我們叫一盤綜合來試看看好不好吃.
所謂綜合就是四塊臭豆腐分別是黃豆ˋ紅麴ˋ竹碳ˋ黑豆,四塊顏色都不一樣.
至於味道呢感覺還好,還是台中瑞穗臭豆腐比較好吃,而且泡才還可繼續添加不用錢.
本來還想去品嘗油蔥粿和九層粿,因為超過中午用餐時間店家已經休息了.
接著我們按照GARMIN 衛星導航推薦的美食景點一一尋找,
我們發現只要是導航機上有特別作記號的店家生意都特別好,
我猜這些店家生意特別好的原因也許跟導航機有那麼一點關係吧.
就以這家麥芽酥來說,要不是導航機我們根本不會去注意,更別論我們會去消費.
話雖如此,其實這家麥芽酥在網路上也很有名,只要在搜尋網站輸入"西螺麥芽酥"就可找到.
我們分別各買一盒麥芽酥和麥芽餅回家給小孩吃.
這家三角大水餃在導航機上也是很有名,老婆超愛吃水晶餃,無論如何一定要找到它.
位於東市場後面ˋ廢棄西螺大戲院旁的「三角大水餃」,開店已經將近一甲子,
用番薯粉做外皮的水餃,下鍋後成透明狀,就是一般俗稱的水晶餃,只是它的體形大上一號,
搭配新鮮竹筍、紮實的前蹄肉及油蔥酥內餡,可以選擇沾醬乾吃或湯吃,
每個二十元,天天都有來自各地的老饕前來採買,一嚐西螺的老口味。
位在延平老街上的琴蓮碗粿也很有名,店門口遊客大排長龍,
今天沿途吃吃喝喝,胃實在撐不下了,改天有時間再來品嘗.